Index   Back Top Print

[ AR  - DE  - EN  - ES  - FR  - IT  - KO  - PL  - PT  - UK  - ZH_CN  - ZH_TW ]

教宗方濟各

第 105 屆世界移民和難民日文告

(2019 年 9 月 29 日)

「這不只關乎移民」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信德使我們確信,天主的國,以一種非常奧祕的方式,已經臨於此世(參 閱:《教友傳教法令》,39)。然而,令人難過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 天主的國卻經常遭遇阻礙和反對。暴力的衝突和不惜一切發動的戰爭,仍 繼續在撕裂整個人類,不公義和歧視接踵而至,因此所造成的本地性和全 球性的經濟和社會失衡,亦難以克服,尤其到最後,總是由最窮的窮人和 生活條件最惡劣的人們付出代價。

那些經濟最為發達的社會正在目睹一種日益傾向極端個人主義的趨勢,其 中夾雜了功利主義的心態,並因為媒體的影響而變本加厲,持續地造成「冷 漠的全球化」。在此一情境之下,移民、難民和流離失所的人們,以及人 口販運的受害者,都成為受人排擠的標記。除了他們的處境所導致的艱難 困苦之外,他們經常受人鄙視,並被視為社會的病源。人們的這種態度呈 現出一個警訊:如果我們繼續任由丟棄文化發展下去,將需要面對怎樣的 道德淪喪?事實上,倘若這情勢維持不變,在身心和社會福利上凡是不符 合某些規定的人,就有被邊緣化和被排擠的風險了。

因此,移民和難民的臨在──一般來說,他們是弱勢族群──邀請我們恢 復在經濟繁榮的社會中可能會被忽略的基督信仰和人性生活中某些重要的 層面。因此,這不只關乎移民。當我們表現出對他們的關心時,我們也 表現出對我們自己和對每一個人的關心;因著照料他們,我們都得到成長;因著聆聽他們,我們也不再顧慮是否受人批評,而讓那被我們隱藏起來的 自己,勇敢發聲。

「放心!是我。不必害怕!」(瑪十四 27)。這不只關乎移民,也和我 們的恐懼有關。我們在身邊所眼見的惡劣表樣,加深了「我們對『他人』 的恐懼,包括對陌生人、被邊緣化的人和外國人……。尤其今天,當我們 面對移民和難民前來向我們敲門尋求保護、救助和更好的未來時,特別明 顯。就某種程度而言,這恐懼也是正常的,因為我們常常缺乏時間準備與 他們相遇」(在義大利.薩克奧法諾講道詞,2019 年 2 月 15 日)。然而, 問題不在於我們心中的懷疑與恐懼,而在於它們限制了我們的思想和行 為,使我們變得無法包容,變得封閉,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種族主義 者。恐懼如此地剝奪了我們與他人──那與我不同的人──相遇的渴望與 能力,也剝奪了我與主相遇的機會。(參閱:世界移民暨難民日彌撒講道 詞,2018 年 1 月 14 日)

「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 嗎?」(瑪五 46)。這不只關乎移民,也和愛德有關。透過愛德事工, 我們展現信德(參閱:雅二 18)。而愛德最崇高的形式,就是將之實踐在 那些無法回報、甚至無法答謝的人身上。「這也關係到我們要如何面對我們 的社會,關係到每個人類生命的價值……。我們所屬的各個民族要能有所 進步……,首先我們要能保持開放,被那些前來向我們敲門的人們所觸動。 他們的面容能粉碎和揭穿那些占據和奴役我們生活的錯繆偶像;那些只能 給予虛幻而短暫的幸福感,卻罔顧他人生活和痛苦的偶像。」(在摩洛哥. 拉巴特教區明愛會致詞,2019 年 3 月 30 日)

「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路十 33)。 這不只關乎移民,也和我們的人性有關。那撒瑪黎雅人對一個從外地 來的猶太人動了憐憫的心,所以沒有走開。憐憫,是一份感受,若只從理 性的角度,實在無法說明。憐憫最易觸動我們人性的心弦,向每一個我們 所見遭逢困境的人,彈奏出「作他們的近人」的急切綸音。正如耶穌親自教 導我們的(參閱:瑪九 35~36;十四 13~14;十五 32~37),憐憫人意指承 認他人的痛苦,並立刻採取行動,給予緩解、治療和救援。憐憫人意指騰 出空間,給予那現今社會經常要求我們努力壓抑的溫柔。「敞開自己,迎向 他人,不會導入貧乏,反而得著豐盛,因為那使我們更加人性:承認我們 自己在一個日益壯大團體中的投入及參與,並將我們的生命,看作是一份 給予他人的恩賜,其目的不在於我們自己的利益,而在於整個人類的好處。」(在阿塞拜疆.巴庫蓋達爾清真寺的致詞,2016 年 10 月 2 日)

「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 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瑪十八 10)。這不只關乎移民,也 是與再沒有人被排擠有關。今日的世界越來越傾向菁英主義,對於被排 擠者益形殘酷。發展中國家持續消耗它們所擁有最佳的自然和人文資源, 只為了極少數被優待的市場的利益。戰爭僅僅波及這個世界的部分地區, 然而戰爭中所使用的武器,雖說在其他地區製造和販售,這些地區對於因 衝突而產生的難民,卻不願予以收留;為此付出代價的,總是那些卑微、 貧困和弱小的人;他們未被受邀同餐共桌,只留給宴席剩下的「碎屑」(參 閱:路十六 19~21)。「『外展』的教會……跨步向前,毫不畏懼、主動 地走向其他人,尋找那些軟弱跌倒的人,站在十字路口歡迎那些被遺棄的 人」(《福音的喜樂》,24)。排擠人的趨勢使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真 正的發展,卻致力使世界上一眾男男女女都能融入,並促進他們整體的成 長,同時對將來的世代表示關注。

「但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 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谷十 43~44)。 這不只關乎移民,也和是否將最末者置於首位有關。耶穌基督要求 我們不要向世俗的思維妥協,即為了我自己和我所屬的團體的利益,而向 他人施行不義,並視之為理所當然:「我先,然後才是別人!」應以真正屬 於基督徒的座右銘取而代之:「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個人主義精神是 肥沃的土壤,促使我們對近人冷漠的增長,導致我們對他們只從經濟利益 的角度去衡量,缺乏人性的關注,最後心存恐懼與懷疑。這些不都是我們 通常在面對窮人、社會邊緣人和最弱勢時所採取的態度嗎?在我們的社 會,又有多少像這樣的弱勢!在他們當中,我最先想到的是移民,以及他 們所忍受的艱辛困苦;他們在失望之餘,卻不絕望,仍然想方設法,力圖 振作,日日尋求安身處所,好能平靜並有尊嚴的生活」(向外交使節團致詞, 2016 年 1 月 11 日)。在福音的邏輯中,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我們必須委 身於為他們服務。

「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 10)。這不 只關乎移民,也和全人發展和人類整體有關。從耶穌所說的話語中,我 們碰觸到祂使命的核心:按照天父的旨意,使所有的人完滿地領受生命的 恩賜。在每一場政治活動、每一份計畫和每一個牧靈行動中,我們一定要 將人置於中心,包括靈性層面,以及他(或她)的其他各個方面。此一原 則廣泛適用於全體人類,因為他們擁有相同的基本權利,必須予以承認。 所以「促進發展不能只侷限於經濟成長;坦言之,必須顧及全面,促進每 一個人和全人的發展。」(聖保祿六世,《民族發展》 ,14)

「所以你們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聖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厄 二 19) 。這不只關乎移民,也和建立天主的城邑、築造人性的城市有關。 我們這個時代,也可以被稱為移民的時代;許多無辜的人們,落入科技和 消費主義不斷發展之下所形成的「大騙局」,成為受害者(參閱:《願祢受 讚頌》 ,34);結果,他們展開旅程所走向的「天堂」,最後無可避免地令他 們大失所望。他們的存在,雖然有時令人覺得不太舒服,卻有助於揭穿追 求進步的迷思:即為了極少數人的利益,而讓多數的人受到剝削。「我們自 己必須明瞭,也要讓其他人明瞭,移民與難民不只代表了一個要解決的問 題,而該是被接納、被尊重及為我們所愛的弟兄和姊妹。他們是天主旨意 給我們的機會,讓我們幫忙打造更正義的社會、更健全的民主、更合一的 國家,更友愛的世界,以及更加開放、宣傳福音的基督信仰團體。」 (2014 年世界移民暨難民日文告)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面對當代移民潮所引發的挑戰,我們可以歸結出四個 動詞作為回應:即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這四個動詞,不只適於對待 移民和難民,也說明了教會為所有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們所背負的使命。 他們需要被接納、被保護、有所發展和被融入。如果我們能夠將之付諸實 行,將有助於興建天主的城邑、砌造人性的城市。我們將得以促進全人類 整體人性的發展,也將協助國際社會逐漸接近為自己所設定的永續發展目 標;缺乏此一門徑,實難以達成。

總之,這不僅牽涉到移民形成的原因;這不只關乎他們,而是和我們每一 個人,以及整個人類大家庭的現在和未來都有關。所有的移民,特別是其 中最脆弱、最需要保護的,能幫助我們判讀出「時代的訊號」。透過他們, 上主召叫我們悔改,為能擺脫排他、冷漠和丟棄文化。透過他們,上主邀 請我們積極善度基督徒的生活,並按照個人所屬的聖召,為建立一個日益 符合天主計畫的世界,作出貢獻。

我謹此表達這份虔誠的盼望,透過童貞瑪利亞──善途之母的轉禱,我懇 求天主給全球的移民、難民和那些在他們的旅途中陪伴他們的人們,賜下 豐沛的恩典和祝福。

教宗方濟各

發自梵蒂岡

2019 年 5 月 27 日

(臺灣地區主教團祕書處 恭譯)

 



Copyright ©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